琴岛学社丨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承载
发布时间:2024-06-04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承载

市政协委员,青岛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会长  高  嵘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催动产业创新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之本、筑牢实体经济之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势见效。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各地资源禀赋、科技条件、产业基础、人才资源等因素密不可分,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聚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加快释放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青岛市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城市,依靠创新人才集聚、产业体系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应该更加注重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一书启示我们:创新生态是未来产业的核心要素,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承载。

首先,要找到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青岛应根据区域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摸清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禀赋优势和短板劣势,明晰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传导逻辑,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指引,积极打造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区域新质生产力增长极。

其次,构建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针对青岛市的产业结构层次、产业链条水平、产业模式特点以及产业创新潜力,精准描绘符合发展实际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图谱,有破有立、有保有舍、有攻有守,选择性、侧重性、次序性地推动制造、信息、材料、能源、健康等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再次,推动青岛都市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区域内科技创新力量空间合理布局,促进都市圈各区市之间产业协同、市场共建、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功能区引领力度,使域内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规划布局战略体现差异性、梯次性、互补性,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量、流向、流速,实现要素流动、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